网传最近有车主吃过荔枝后,

被误查为酒驾?

小编觉得荔枝被冤枉也很意外。

但是小编从网上找到视频

证明吃完荔枝直接测试

确实会测出酒驾

(视频来源于网络)

1、会查出酒驾

  (1)在多次被报道的测试中,吃一颗荔枝后,立即对酒精检测仪吹气,酒精的显示值可能达到10mg/ml左右,吃的越多,酒精值越高,因人而异,有的人吃三颗以上,就可能导致醉驾。

  (2)如果嘴里含着荔枝吹气,甚至可能直接触发检测仪器。所以,吃荔枝能导致“被酒驾”,这是真的哦!

2、不会判定酒驾

  (1)既然吃荔枝确实能“醉”,交警遇到吃过荔枝的司机会如何处理呢?交警部门表示:如果司机吃完荔枝后开车被测出“酒驾”或“醉驾”,驾驶员可向民警说明情况后,民警会隔几分钟后再对其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2)此外,交警表示,驾驶员是否存在酒驾,呼吸测试只是初步测试,医院的抽血酒精检测为准。因此,司机不必担心因为吃荔枝被查“酒驾”。

  (3)刚吃完荔枝之后马上进行呼吸检测,有可能出现“酒驾”,但这一数据衰减的速度会非常迅速。

3、查出酒驾原因

  甜水果发酵易产生酒精

  (1)荔枝本身很甜,属于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外壳易裂缝导致发酵。“酒精就是发酵的产物之一。”正因如此,市民也可能会闻到烂水果有酒的味道。其他水果比如樱桃、葡萄、哈密瓜等,由于外皮致密,酵母菌“不太容易进去”,因而不像荔枝一样吃了会“吹”出酒精。但正常吃荔枝摄取的酒精含量不会到血液超标的程度。

  (2)荔枝里糖的含量很高,最高可达17%左右。为了保鲜,在荔枝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加入冰块、密封保存等。在封闭环境下,荔枝容易发生无氧呼吸,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发酵。由于缺氧,这些糖分会不完全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会造成吃完荔枝被查出酒驾的事件发生,而且,吃得越多,酒精测试仪测定的酒精浓度可能也越高。

4、解决办法

  如果吃完荔枝漱口,可能就吹不出酒精了。

生活中

处处有我们想不到的事情

不仅仅是荔枝

还有其他的食物也容易引起“被酒驾”

如漱口水、豆腐乳、藿香正气水等

产生的酒精指数相当高

某品牌蛋黄派一个

酒精测试指数39

5分钟后回落至4

某品牌漱口水

产生酒精指数

5分钟后回落至32

10分钟后回落至3

豆腐乳一块

产生酒精指数

5分钟回落至16

藿香正气水半支

产生酒精指数

5分钟后回落至15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漱口水等饮品或食物产生的酒精指数甚至比真正的啤酒还要高,但回落的速度也很快,通常在5-10分钟后就能回落至低于酒驾的指数,可啤酒虽然产生的瞬间最高指数没有漱口水等多,但即使过了10分钟,酒精指数仍达到34,属于酒驾。

止咳糖浆也导致“酒驾”?

据介绍

止咳糖浆大部分不含酒精成分

所以

即使是喝完后立即检测

也检测不出酒精含量

不用担心因喝止咳糖浆而被检测出酒驾

也许在你喜欢的吃的一道菜里

就含有酒精

曾有台湾媒体报道

姜母鸭酒测值较高

台湾人很爱吃姜母鸭

因此,每到吃姜母鸭的时间

就会出现“姜母鸭酒驾族”

大家觉得吃含米酒的姜母鸭不算喝酒

被警方拦下喊冤“我没喝酒”

警察苦笑

只要含有酒精达一定浓度

经酒测吐气达0.15就要开罚

超过0.25就要依公共危险罪送办

醪糟本身就是发酵后的食品

本身还有一定程度的酒精含量

甚至拥有“米酒”的称呼

这就不是需要等几分钟小可以消弭影响的食物了

至少需要数小时到一天才能彻底消除影响

所以建议准备开车的朋友不要吃类似混杂酒精的食物

更多提醒

食物类除了豆腐乳,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糟鸡(肉)等也含有酒精,因为中国菜的烹调习惯在烹调过程中加料酒,加得多的话也可能被测出酒驾。

很多食品为延长保质期,包装前都会在食物表面喷洒食用酒精。人吃过这些食品后,立刻测试出的数据都会超过限定标准,也就是假性醉酒。

所以当我们在食物包装上看到“食用酒精”的标示时,也要注意一下,尽量避免开车前食用。

为了安全

开车的吃货们忍忍吧

(相关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yc/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