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可以改变太多事,但最可怕的是
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6/c2oigrd.html在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了。他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就已经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并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天才从来都是天赋异禀的,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千里之才。事实证明,年少的黄庭坚已经展露除了天才的一面。宋皇祐三年,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皇祐四年,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真的不是一般人勤学苦练就可以取得的成就,可惜这世间从来都是不会让天才在生活上也是一帆风顺的。青年才俊黄庭坚因为参与编撰《禅宗实录》,从而惹下祸端,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遭受文字狱之祸谪贬,仕途险恶官场落魄的他,从此就在宦海中浮沉不休。宋元符元年,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一文,又被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宋徽宗崇宁三年,到达宜州的当年冬天。他初次被贬是宋哲宗绍圣元年,至此恰好十年。有天清晨,黄庭坚闲步于庭中,看到庭中有梅花含苞于枝头,于是写下了《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他自然很诧异。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至此,作者已满怀江南之春心。一个关于梅花的浪漫故事,遂见于作者笔端。《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总想把酒喝个够;但现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黄庭坚的故乡是江西分宁,在古代属于广义的江南,白发垂老之年,在濒临南海的偏僻小城里,忽然看到一树繁花,恍然江南故土送来的春信,原来纵然在天涯海角也有这样粲然耀眼的春天!他是博学多识的,关于梅花的典故自必知道无数,词中所拈出的却是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旧说的浪漫,久远的旖旎,似乎都在这细细梅花香中生动鲜活起来,生命之烛快要熄灭的老人,在那一刻追思“老尽少年心”的时候,所想起的究竟是什么呢?一生景仰敬如师长的苏轼已死,平生交游互相推重的秦观已死,去国万里,寥落孤零,可是他心底深处,藏着的仍旧是那一股不肯熄灭的热焰。人生的苍凉便在于此吧,永远追不回流转的岁月和那些曾经以及随岁月而去的纯真和少年时那颗玲珑剔透的心!其实,如今的你我,不都是如此吗?你说是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yc/12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首古诗词,说尽人生之叹琴棋书画诗酒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