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温故而知新
什么叫做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190316/6964966.html 现代作家章衣萍曾咨询胡适应该怎样读书。胡适答曰刻期。所谓刻期,就是一本书拿到手里,定若干期限读完,就要准期读完。 胡适先生说得很有道理。读一本书,如果时间长了,容易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我曾花了几个月时间,用走路上下班的零碎时间,听完了大部头的《希腊神话和传说》。听到后面,当俄底修斯漂泊多年返回伊塔刻,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求婚者取得最后的胜利时,我突然想不起这本书还讲了其他什么,只记得好多人名都有“斯”——这即是听书的不足,也是没有刻期读书的弊病。 前几天,在听完《希腊神话和传说》后没多久,我看完了北京日报社出版的《温故》。这是一本好书。去年双十一前,趁着活动,买了几本书。拿到书,第一本拆开的就是它。编辑选了包括粮票、烫头、大白菜等涉及百姓生活的50个方面,用报纸上的历史数据,以小见大地展示了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 好书看了4个月。比听希腊神话的时间还长。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工作。书放在办公桌上,我会利用工作间隙,或者中午休息前的一点时间翻阅。起初看得比较快,一天能看个十几二十页。临近年底,工作一忙就没时间看了。有时好几天,甚至一周都没翻。办公室调整了,桌子挪了,这本书从桌子的左边移到右边,再又被一沓又一沓文件压在下面……直到那沓沓文件进了碎纸机,它才重见天日。 虽没能刻期,但有笔记在,读完这本书,不至于只知个大概,还是有不少具体的感受。 北京不是一日建成的 北京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各方援助。军事博物馆作为著名的“十大建筑”,于年10月动工,仅用九个月于次年7月建成。这里面,既凝结着多名北京各界人士的辛勤劳动,也凝结着来自21个省市的名支援建设工人的出色劳动。 年10月12日,军事博物馆大楼开工典礼后,各路施工部队开进军事博物馆施工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网站)上海对北京的援助不少。新中国成立后,研制无轨电车被提上议事日程。年,上海友福汽车车身制造厂的99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举家北上,在右安门桥头一块荒地上成立了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即后来的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四厂)。他们白手起家,当年就制造出了全国第一辆“京一型”无轨电车,填补了我国无轨电车生产的空白。 同一时期,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馆,连人带家伙集体“搬”到了北京。他们在北京东单金鱼胡同西口成立了新店,名号“四联”。这一举措,对提升北京服务业水准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的春天有两件恼人事,一是风沙,二是飘絮。 北京的风沙不是突然形成的。历史上的北京也曾一片青翠,八达岭上松林茂密。但是经过兵荒战乱的年代后,林木凋敝,绿色消退。到年,北京城区仅剩行道树87公里,公共绿地公顷,区区6.41万株树木,八达岭则成了荒山秃岭。 年,著名作家邓友梅曾发表文章《暴风中》,形象地描写了北京的大风:“他们出去不久,天色就暗下来,整个宇宙全被黄沙罩住,人们连呼吸都困难了。等我打完两个电话出去的时候,外边暴风已刮得很凶,树枝疯了似的乱摇,整个工地的上空旋转着沙土、刨花、锯末和木片。我刚走到现场,就听到了杉篙折断的叭叭声和扎绑绳拧断的嘎吱声。有人喊:‘不行了,快躲开吧,马上挡风墙就要倒了’。” 为了治沙,北京人民费尽心思。年4月,北京市委发出“绿化首都”的号召,动员全市各机关、厂矿、学校、部队和郊区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植树造林运动。这一活动便是植树节的前身。 20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并没有太多的财力应用于景观绿化,只能选择经济实惠、成活率高、成材快的树种。在这一思路下,杨树、柳树、松柏成了最常用的树种。杨、柳树长得快,但一到4月底、5月初,杨树、柳树开花的时候,那一团团飘舞的杨絮、柳絮就成了麻烦事。据统计,截至90年代末,北京约有1.2亿株树,其中杨、柳树占七成。 治理飘絮,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有一种树干注射技术,能抑制飞絮,但注射一刻成本月20块,且只管一年。如果按上面的数据算,一年仅注射成本就超过16.8亿元。砍掉,也不划算。目前的树木正值壮年,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公斤,释放氧气公斤,滞尘36公斤。如果大量数目被砍伐,不仅破坏城市景观,还无法有效防治沙尘。 北京也回馈过各方。著名的“61个弟兄”就得到了北京的援助。山西省平陆县61名修路民工砷中毒,时任平陆县县委书记决定向北京求援。接到求援电话后,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一面通知(北京)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备药,一面向上级汇报。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指示:立即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民航局回复,次日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太迟!空军首长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当晚安排了一架伊尔-14军用运输机,载着药品,飞抵平陆上空,空投了支“二巯基丙醇”,挽回了61位中毒民工的性命。 中国青年报记者写的长篇通讯《为了61个阶级弟兄》,当年即被收进中学语文课本,并一直保留至20世纪90年代。这个故事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 那是一代人的回忆 凭票供应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常态。作为80后的我,也经历了这段充满计划的时代。 最早出现的是布票。年9月,全国启动实施棉布计划定量供应,各地分期按人头发放布票,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统统凭票购买。年,受水灾影响,棉田减产,“凭票买布”措施进一步加强。到了年,布票“一律按面额对折使用”,并且下调了城市居民、大中学生的定量,从36市尺下调到24市尺。24市尺仅够做一身棉衣和一件衬衫。在此历史背景下,催生了风靡一时的“的确良”。 “的确良”最早按广东音译作“的确靓”,传至北方后变为“的确凉”,后来大家发现穿“的确凉”并不凉快,才改成了“的确良”。不仅如此,“的确良”还很贵。之所以收到百姓青睐,源于它不按实收布票,而是打折收取,对布票不够用的人家是个大好消息。 紧接着出现了粮票。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开始对市镇人口实行定量、凭票供应粮食。很快,城市人口按特重体力劳动到轻体力劳动、职员及脑力劳动者、学生、居民及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分类,制定了不同的粮食定量供应标准。同年9月,全国通用粮票正式发行使用,粮店买卖进入“票证时代”。 随后又出现了肉票。年,北京猪肉开始“凭证定量”供应。该年平均每个城市人口年消费猪肉仅7.5千克,划下来每人每天仅能吃到20.5可肉——还不到一两。吃肉难由此可见。 计划时代下,很多没有计划到的事。 天算不如人算。刚下发粮票的时候(年),北京大大小小粮店的门前,排起了一字长蛇阵——全是前来购粮的居民。究其原因,主要是是当时业务员的业务不够全面,有的只会算账不会称粮,有的则只会称粮不会算账。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素质的提升。 利己不利人。年,北京市面上“的确良纱卡”外观一般,质地太薄,价格还贵,因此大量积压。“的确良府绸”因用途广,价格比纱卡每米便宜六角钱,物美价廉,供不应求。纱卡跟府绸,都是同一家纺织厂用同样的纱织成的,生产纱卡的设备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织府绸。纺织品公司早就向厂方提出调整,但大半年过去了,织机一台也没有改。调查后才发现,纱卡的产值比府绸高,如果把纱卡改为府绸,工厂的产值减少,企业就评不上先进,工人就拿不到奖金。相反,工厂只要按计划生产,无论市场反应如何,纺织品公司都会照单全收。在这种体制下,作出利己不利人的决策也无可厚非了。 管得太多反误事。年7月24日、25日两天,多辆车载着万千克西瓜,排着10余公里的长队,被滞留在产地通往南苑、花园闸两个西瓜收购站的路上。一面是瓜车滞压,另一面这是百姓买不到瓜。之所以如此,因为在年前,郊区不管产多少瓜,一律要通过市供销社果品公司所属的南苑、花园闸、小井三个“西瓜收购站”才能进城。这种单一狭窄的流通渠道,遇到旺季大量西瓜上市时,就造成了收购与交售的矛盾。 个体户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个体工商业曾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这一影响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年北京尚有餐饮业网点个,到年底,个体工商业者仅剩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户得以恢复。最开始遇到的最大助力是没有主管“归口”。这意味着没有被纳入供应计划,导致个体户的货源、原辅材料缺乏保障。修鞋的买不到钉子、皮子;修理黑白铁的买不到铁板、焊锡;修自行车的买不到零配件。有个修自行车的,拿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的介绍信到商业批发部门,想买点螺丝、车条。批发部门的人说:“我们只收支票,不收现金,回本区解决去。” 进入90年代后,社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许多计划条款逐渐废止。比如燕京啤酒率先打破专营,组织起车队,天天给经销商送啤酒上门。同时,领导和业务员扎进大街小巷,到处开辟个体批发网点,以此为基地,配置了多辆三轮车,让小商小贩蹬着车走街串巷进社区吆喝着卖燕京啤酒的“巷战”打出了“胡同效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啤酒,一时间“家家喝燕京”成了“北京第九景儿”。 此一时,彼一时 就像现在的人不理解50年代的粮店,为什么算账和称粮分属不同的工种;很多现在习以为常的商业行为,在当时也不被接受。比如著名的“投机倒把罪”。 崇文门菜市场是北京著名的“四大菜市场”之一。虽然崇文门菜市场是“四大”中最后建成,同时又是体量最大、货品最全的一家。20世纪80年代初,崇文门菜市场用手中结余的部分议价商品,到其他地方换成更加紧俏的东西。这种“超前”做法被指责是“卖大号”把配给物资倒卖出去牟利,一时间沸反盈天。经过曲折调查,才最终确认:“崇菜”搞活经营不违反政策,合乎改革方向。 大新纺织品公司总经理王玉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他领着几个待业青年开起了绸布店。当时市民还要凭票买布,买一米“的卡”,需要6元多现金和3寸布票。他看准商机,买了白色“的卡布,自己送到印染厂加工再拿到店里销售。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这样的“的卡”一米只卖3.6元,而且不需要布票,一天卖了好几万元。没想到这被认为是典型的“投机倒把”行为,正等待处理时,统购统销政策取消,国家定调“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商品经济”,这才免了牢狱之灾。 挂历曾经是每家每户的“准年货”,但给职工发挂历却成了被批判的事。年,一些单位在自制挂历上印着单位名称或生产的产品,送到了本单位职工的手中。这一做法被报纸点名批评:“……但有些单位领导的着眼点不是努力发展生产,而是巧立名目,滥发实物和‘现金补贴’,连作为时间象征的挂历也成了一种‘职工福利’。”当时的观点认为:一是直接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二是腐蚀了职工队伍,助长了部分人的贪图国家便宜的个人主义思想;三是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有些公序良俗是亘古不变的。婚姻是人生一件大事。20世纪60年结婚需“三十六条腿”(大衣柜等全套家具),70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变成了“三大件”(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于是就有了“结婚到底是爱人还是爱钱”的讨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基本上都是反对损公肥私办婚礼,提倡勤俭办婚事,甚至是举办集体婚礼。数据显示,年,丰台桥梁厂月均工资四五十元,但娶个媳妇得花上千元。有的老工人家里有俩儿子,感慨:“这股风再刮下去,实在受不了。得劳累一辈子,辛苦一辈子。” 年,大型物资运输公司计划科科长张某娶儿媳,董永了至少包括两辆丰田小卧车、一辆面包车、两辆卡车在内的至少五台公车,被公司群众举报。该公司党委迅速给出了处理意见:群众批评属实,张科长做出检查,按出租车价格补交公车运费,扣发一个月奖金。今后再有动用公车办婚事者,除扣发部分工资和奖金外,还要给予纪律处分。放到当下,恐怕处分得会更厉害。 同年,国营长空机械厂青年汽车司机李长乐、市皮件厂青年女汽车司机吴树润结婚,一不坐“花轿车”,二不收礼请客。从红桥的娘家,到德胜门外的婆家,两人换乘了三次公共汽车。这一事情两上《北京日报》头版,并受到各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xz/10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茶不能随意搭配,了解相克花茶,健康喝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