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用薄膜是利用天然来源的无毒原料制备的一类包装材料,这类材料通常不含有生物有害成分,且容易降解;它不仅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还可通过添加天然抗菌成分,在防止水分流失的同时,起到阻止和延缓氧化酸败和微生物腐败的效果,在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煤炭清洁转化与化工过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陈婷、赵九阳、刘玉梅*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制备了含有啤酒花浸膏、α-酸或β-酸的明胶-壳聚糖可食性抗菌包装膜,通过比较啤酒花浸膏、α-酸和β-酸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并以Peleg方程进行拟合,确定抗菌剂的释放规律,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明胶-壳聚糖可食性抗菌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

明胶-壳聚糖对照薄膜的FT-IR光谱中,cm-1处的特征峰归属于游离水的O-H和酰胺A的N-H伸缩振动;cm-1处的特征峰为酰胺B的C-H不对称伸缩振动;cm-1处的特征峰为C=O伸展以及酰胺I的N-H基团弯曲振动;cm-1处的特征峰为酰胺II,是由N-H基团的弯曲振动和C-N基团的伸缩振动引起的;cm-1处的特征峰为酰胺III,是由C-N和N-H基团的平面振动和明胶中甘氨酸的-CH2基团振动引起的。

2、明胶-壳聚糖可食性抗菌膜的微观结构

明胶-壳聚糖对照膜的表面尽管有一些细小的颗粒,但仍然可以观察到连续光滑的平面,这表明明胶与壳聚糖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明胶-壳聚糖可食性薄膜中加入3种不同抗菌剂后,其对薄膜表面结构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添加啤酒花浸膏的明胶-壳聚糖薄膜表面明显粗糙且出现一些纹路,这可能与啤酒花浸膏的疏水性有关,但相对而言,薄膜表面结构仍然较均一;而添加了α-酸的薄膜表面可观察到细小颗粒明显增多。

3、抗菌剂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

啤酒花浸膏在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速率均较快,释放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释放达到平衡后趋于平缓。释放时间相同时,环境温度越高,释放量越大。

4、释放行为模型的建立

食品模拟液水分体积分数影响抗菌剂的释放,食品模拟液水分体积分数越大,k1值越大,释放初始速率越慢。在不同食品模拟液中,Peleg模型k1值的总体趋势为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这与抗菌剂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关。

结论

结果表明,该类可食性抗菌薄膜中的抑菌剂啤酒花浸膏、α-酸或β-酸在含酒精类食品和高脂食品中均能很好地释放,满足抑菌要求,而在水性食品体系中,仅添加β-酸可能不能满足抑菌要求,这为该抗菌薄膜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文《明胶-壳聚糖抗菌膜中啤酒花提取物的释放行为》来源于《食品科学》年41卷3期-页,作者:陈婷,赵九阳,刘玉梅。DOI:10./spkx--0213-。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牛磺酸对抑郁症模型小鼠的预防性干预作用植物甾醇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部分血清代谢物的影响蛋氨酸限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胰岛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亚麻籽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不同地域特色熏鸡非盐呈味物质比较分析原味沙拉酱的营养评价与关键风味成分分析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纳豆芽孢杆菌的分离及纳豆发酵新老窖池黄水的差异性及静置培养对其影响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不同轮次堆积发酵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四川浓香型大曲生产中酵母菌、芽孢杆菌与工艺指标的关联性分析接种不同嗜杀特性的酿酒酵母对赤霞珠发酵中酵母多样性的影响具抗氧化功能益生菌菌株筛选及其对丙烯酰胺诱导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热预处理对蓝蛤酶解及酶解液呈味特性的影响乳酸菌抑制N-亚硝胺形成的机理探究及应用效果发酵条件对植物乳杆菌叶酸合成的影响利用IlluminaMiSeq测序分析手筑茯砖茶发酵及干燥阶段真菌群落多样性涡流空化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的分子间作用机制超巴氏杀菌对牛乳酪蛋白微观结构及凝聚性质的影响腐乳营养成分与质构特征及其偏相关分析干燥工艺对鱼油微胶囊结构和品质特性的影响不同预冷时间下鮰鱼能量代谢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分析颗粒粒径和相互作用对凝胶颗粒团簇硬度的影响热烫拉伸融化过程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分子间作用力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刺梨不同干燥模型建立及综合品质分析红曲霉对类Camembert干酪成熟期质构和风味的影响藏羊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对肌原纤维蛋白及细胞凋亡酶的影响冷鲜滩羊肉贮藏中菌体蛋白质的变化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食品中微生物间交互模型的研究进展羊肉生产及加工工艺对肉及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酸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酸-冷交互胁迫对保护冷冻干燥发酵乳杆菌活性的作用乙醇降解菌种的筛选及其发酵乳产品解酒功效评价焦磷酸钠对氧化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谷氨酰胺转移酶交联反应及凝胶性能的影响变性淀粉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布氏乳杆菌产γ-氨基丁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成功召开“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宁波)”的基础上,将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于年6月20-21日在西宁共同举办“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将就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国际研讨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长按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xz/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