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消失苦度变差多酚氧化酒花贮
酒花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①酒花油因酯化和聚合作用,香味逐渐消失,产生奶酪臭; ②α-酸氧化,生成一系列氧化产物,既使α-酸含量降低,也改变了苦味质量; ③β-酸氧化,生成希鲁酮,虽然苦味度提高,但苦味质量不好; ④酒花、单宁等多酚物质氧化,使酒花色泽改变,降低了酒花还原力。 酒花贮藏注意事项: ①贮藏酒花必须包装严密,压缩酒花压榨要紧,颗粒酒花最好抽真空、充氮或CO2隔氧避光包装; ②酒花仓库要干燥,相对湿度在60%以下,室温0~2℃,光线要暗; ③酒花仓库内不得放置其它异味物品,地面上要垫木制格栅; ④使用酒花时应先进先出,防止积压。 新鲜酒花非常不耐贮藏,随着酒花水分的减少耐贮性大大加强,所以酒花采收后应及时进行烘烤。有关研究显示干花在露天贮藏时,如水分含量超过10%,酒花中的苦味物质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酒花烘烤后的合理水分含量应控制10%以内。注意这里的水分含量是指平均水分含量,因为相对于刚干燥出炉的酒花,当水分含量为10%时,其花瓣的水分仅为5%一7%,而花轴的水分为25%一35%,只有进一步经过水分的平衡才能避免花瓣水分过低导致脱落。因此水分低于这个水平,则花瓣的水分就会过低,则不利于之后的加工和贮藏。且水分含量过低往往与烘烤温度过高或烘烤时间过长相关,这些不当加工都将影响酒花的品质。如新鲜酒花不能及时干燥,为了最大地保护酒花的苦味物质和香味物质,则最好在低温冷库中贮藏。试验表明普通库藏(30℃,6个月)条件下酒花苦味物质的损失是冷藏(3℃,6个月)酒花苦味物质损失的5倍。前者a一酸的损失率为49%,而后者a一酸的损失率10%。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干燥,应迅速将新鲜酒花转人冷藏库中。 颗粒酒花的水分含量对其贮藏特性的影响不如原酒花明显,由于水分含量过低往往与制粒温度过高,蛇麻腺破裂相关,因此水分含量不宜低于7%。在惰性气体的环境中,水分含量高,对酒花苦味物质的影响不大,但过高意味着干物质的减少,因此应该控制水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7%一9%比较合适。颗粒酒花在惰性气体的环境下,虽然相对稳定,但同样会随时间的推移缓慢地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首先是酒花中低沸点挥发物的挥发,其外在表现是鼓袋(即充气现象),挥发严重时会产生一种溶剂味和草味。这些挥发物的产生会造成酒花贮存袋内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包装袋承受界限时,则会导致包装袋的破裂。 即使颗粒花贮藏袋不破裂,酒花苦味物质的a一酸也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异构化反应生成异a一酸,该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加剧。当贮存温度不超过25℃时,a一酸的相对损失率在3%一6%之间;当贮存温度不超过30℃时,a一酸的相对损失率在5%一8%之间;当贮存温度不超过35℃时,a一酸的相对损失率在6%一10%之间;当贮存温度大于35℃时,a一酸的相对损失率大于15%。但B-酸的含量则相对稳定。 因此颗粒酒花的包装虽然有惰性气体的保护,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是要尽量在低温下贮藏。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在冷库(0一5℃)中贮藏一年,颗粒酒花的a一酸的损失量为5%-7%;而在普通仓库(15一20℃)中贮藏一年的颗粒酒花a一酸的损失量为15%一20%,后者是前者的2一3倍。如果酒花贮藏袋破裂,也即酒花颗粒直接与氧气接触,则会导致酒花内苦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一系列氧化反应。且由于酒花颗粒在磨碎的过程中,导致部分蛇麻腺破裂,也加剧了a一酸,β-酸及香精油的氧化和降解。破裂袋中酒花苦味物质的氧化反应主要表现为a一酸和各酸的迅速降低以及异a一酸的氧化。 酒花浸膏通常比原花和颗粒花更为稳定,其中二氧化碳浸膏要比溶剂浸膏更稳定。因为前者为非极性溶剂,提取的物质以非极性物质为主,水分和单宁的成分相对较少,溶剂浸膏中的极性物质相对较多,通常水分可达10%左右。因此在同等状况下后者a一酸的损失是前者的四倍之多。比如在40℃贮藏6周(相当于20℃半年,10℃一年)二氧化碳浸膏a一酸的损失率是2%,而溶剂浸膏损失率约7%一9%。 酒花浸膏在贮藏过程中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如原花和颗粒花。以二氧化碳浸膏为例,在冷库(0一5℃)贮藏一年,其a一酸的损失率为1%-2%;在普通仓库(15一20℃)中贮藏一年,其a一酸的损失率不过为3%一5%。因此酒花浸膏可以在常温下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异构化酒花浸膏相对酒花浸膏而言更易于氧化,经过6个月的贮藏,异a一酸的损失率为1.5%一2.0%,同时伴随着律草灵酸的增加。 这些实用的知识 还有酿酒、品酒的技能 尽在11月1日-10日精酿师培训10月27日-31日品评师培训两课连报,优惠多多 欢迎点击或者扫描以下白癜风专家郑华国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yt/2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啤酒嘌呤高,喝多易痛风
- 下一篇文章: 木姜子烤牛肉将代表贵州味道参加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