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年成立,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农十二师(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下辖六个农牧团场以及十余个直属工、交、商、建企业,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的西郊和南郊,呈鞍状环绕乌鲁木齐市。

全垦区拥有土地万公顷,耕地2万公顷,年播种面积万公顷左右。另外,有天然草场万公顷。

师部所在地为乌鲁木齐市。现辖6个农牧团场和17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内和西、南郊区。总人口57万人,职工13万人,耕地面积29万亩。

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是乌鲁木齐市肉、蛋、奶、禽、菜、鱼、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纺织、塑料、煤炭、食品加工等工矿企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该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生产,富裕职工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菜篮子”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该局已成为乌鲁木齐市重要的瓜果蔬菜、牛奶蛋禽、肉食水产三大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粮油生产、种子、啤酒花生产以及工业品生产基地。

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已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人民币,相继建成了集约化奶牛场7个,鸡场5个,公顷水面的鱼场1个,牛羊育肥场3个,并兴建了占地24公顷、由百多座砖混钢架结构的温室大棚组成的具有现代化水平、功能齐全的工厂化温室蔬菜生产基地3个。

在高度重视“菜篮子”建设的同时,该局也十分重视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仅“八五”期间垦区累计投入工业建设的资金就达亿元。目前该局拥有工业企业家,年创产值28亿元。工业产品达余种,生产的煤炭、塑料地膜、乳制品、纸箱、墨水、皮革、箱包等产品畅销全疆和兄弟省市。

垦区的骨干企业永红针织总厂生产的“芳婷”牌纯棉内衣在年荣获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远销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等地。

此外,该局的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坪农场

该场占地公顷,耕地公顷,总人口人,职工名,是一个以农、工、商、交、建综合经营的中型国有企业。

该场每年为城市提供商品粮万公斤,瓜菜1.1万吨,肉食吨,禽蛋吨,鲜奶吨。工业是该场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皮革制品、原煤、陶粒建材、冷饮食品、优质面粉、食油、植物奶油。其中陶粒、皮革制品已成为新疆名牌产品,“北冰洋”皮夹克被乌鲁木齐市消协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获国家三A。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场条田实现林网化、耕作实现机械化。场内交通便利,乌伊公路、北疆铁路、乌奎公路贯穿场区,12路公共汽车直达该场。场内金融、通讯、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齐全。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汉、维语系学校;医院有床位张,达到“一甲”医院标准;有线电视覆盏率达80%以上;小城镇建设开始起步,基础设施配套,现代化城郊型国营农牧团场初具规模。该场是乌鲁木齐市三大副食品基地之一,近几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快了城郊型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一农场建于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交商建多种经营的综合型城郊国营农场。全场总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该场发挥资源和地理优势,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牛奶、禽蛋、蔬菜、瓜果在乌鲁本齐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啤酒花有着全疆最早的种植历史,并以产量高、质量优畅销国内外。第二产业,特别是场办工业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到拥有10余个行业、上百个品种的生产规模,其中超薄地膜、玻璃瓶、食品、建材、粮油、饲料等产品多次在自治区、兵团、乌鲁本齐市有关部门举办的评比中获奖

场办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占55%以上,成为该场的支柱产业。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农场社会化大生产和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yt/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