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篇原创文章

5月的周末总是下雨,貌似去年也是这样,淅沥小雨笼罩着半城烟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湖畔的翠竹,不由得让人想起这一组俳句:

鸣神の 少しとよみて 

さし昙り 雨も降らんか 君を留めん

鸣神の 少しとよみて 

降らずとも 我は止まらん 妹し留めば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

天若无雨我亦留此地

——《万叶集》

新海诚讲了一个发生在日本新宿雨季的故事,平淡无奇而又回味悠长,而换一个城市或许又会有不同的故事吧,比如周董的歌词里就是: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不能说的秘密》

同样是雨,为何不同呢?

作为一枚在饭点发布的文章,我们换一个例子——千岛湖的鱼头汤和天目湖的,还真的不是一个味道,同理,青岛啤酒和哈啤,也不是一个味道,即使一样的鱼种,一样的啤酒花一样的浓度,在不同区域的水体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看来,水这个东西,真的要非常讲究,而在中医理论中,对于“水”的要求还真的有很多,今天书生选取其中代表性的“甘澜水”予以解读。

甘澜水——制法考证

甘澜水——长流水扬之万遍为甘澜水,《伤寒论》第65条,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方后注中有:“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张仲景的这味甘澜水,就是用一个葫芦瓢,将水反复地舀出来,直到水上有五六千颗的珠子——这里的珠子或许是气泡,参见南京珍珠泉的效果(当然后者是甲烷气泡)。

对张仲景以甘澜水煮药,历代医家注说不一。如成无己云:“扬之无力,取不助肾邪也”;方有执曰:"操之而使其性抵于纯,不令其得以助党而长祸也";柯琴云:"甘澜水状似奔豚,而性则柔弱,故又名劳水";李中梓亦云:"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医宗金鉴》云:"取其不助水邪也"等。

扬之令轻——在方剂中考察其功效

那么为何要用这样的水呢?我们来看看这首方子的特点:

本方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均为苓桂类方,药味仅一味之差,但所主迥然不同。此方重用茯苓并配伍大枣,意在镇静安神,后者则用白术健脾制水。本方与桂枝加桂汤皆能治奔豚证,区别在于若气上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气上冲而小便不利者,用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后者的加味药多为杏仁、泽泻,猪苓,以增强降气、利水之功。本方的煎服法中以甘澜水先煎茯苓。甘澜水之说有二,一指水在用杓扬过后其表面形成的水珠部分。贾盂辉(河南中医,,5:12)认为甘澜水的制作过程实际上是物理方法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达饱和状态。古时多以井水煮药,而因为地下水溶解氧低,不利于中药煎煮的氧化分解,故或许用甘澜水补其不足。《玉函经》作“甘澜水”,又名“涝水”。以其“速诸药下行”,即“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且助草枣培土,似乎与上述观点相符。《伤寒贯珠集》则指出:甘澜水者。扬之令轻。使水气去不益肾邪也。

事实上《温病条辨》中的三仁汤,其原方就要求用甘澜水来煎煮:《温病条辨》认为其宣化畅中,清热利湿。芳香化浊,通阳利湿。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互结,留恋三焦,及暑湿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之湿重于热者——这一圈看下来似乎与“水气去不益肾邪”没有关系?

有关——肾为胃之关

其实不然,《素问·水热穴论》有言:“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三仁汤用甘澜水,也是由于水气的缘故,而这里的水气,已经演变到了“水不利则为湿”的状态,而肾为胃之关,脾胃之气化水的根源还是依赖于肾,《温病条辨》指出: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三仁汤用甘澜水,取其益脾胃而不致益湿邪之意,而其根本还是借助肾泻水气,或许这也是煎煮三仁汤使用甘澜水的用意了。

徐太医

赞赏

长按







































海口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zzz/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