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滴酒未沾却被查出酒驾,这种事你也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很多人开始返程,自驾行的人数不少。在假日期间,很多人少不了喝点,喝酒不开车很多人都明白,但吃东西也得小心点,一不小心也可能被“酒驾”。 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湖北省高警黄梅大队在福银高速黄梅收费站开展中南片区联动整治行动,严查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一名女司机因为吃了葡萄干,差点就成“酒驾”。 民警用“快速排查酒精测试仪”在对一名女性驾驶员例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该驾驶员所呼出的气体中存在酒精成分。 面对这一测试结果,该名女司机感觉很意外,称自己从来不喝酒,要求再检测一次,仪器却依然提示该驾驶员为饮酒驾驶。 这时该名女司机想起了自己刚刚吃过葡萄干,并拿出车内还剩有的葡萄干给执勤民警查看,说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自己“酒驾”了。 随后,民警拿出带有吹管的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对这名女司机再次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酒精含量为零,原来这名女司机真的是被葡萄干“酒驾”了。 所幸是虚惊一场,这名女司机也表示今后开车一定会注意饮食,被食物“酒驾”那就太不划算了。 那么我们身边 还有什么食物存在“酒驾陷阱”? 食物、饮料类 榴莲吃一块榴莲,用快速酒精排查仪检测,结果为大于mg/ml,再用燃料电池酒精探测器检测,具体数值为mg/ml。5分钟后,这一数值降至0mg/ml。榴莲含有很高的糖分,它成熟的过程中会自己发酵,产生乙醇(酒精),但是这个只会存在口腔里面,会随着人的呼吸而挥发。 果啤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另外醉蟹(螺、虾)、啤酒鸭、糟鸡(肉)等都有可能在食用后触发检测仪器。所以,开车前真要做到滴酒不沾才行。 醪糟醪糟的“杀伤力”最强(醪糟是一种米酒),一般的醪糟,喝几口再作呼吸检测,结果甚至可能属于严重醉驾。 格瓦斯 格瓦斯在类别上属于软饮料范畴,它作为一种麦芽汁发酵饮品,虽然含酒精量很少,但如果大量饮用后马上测试,也可能会超标。 荔枝荔枝的含糖量很高,在一定的存放条件下,会发酵产生乙醇,导致人食用后口腔内乙醇含量陡然升高。不仅是荔枝,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在多次被报道的测试中,吃一颗荔枝后,立即对酒精检测仪吹气,酒精的显示值可能达到10mg/ml左右,吃的越多,酒精值越高。如果嘴里含着荔枝吹气,甚至可能直接触发检测仪器。但只要稍等一会,随着呼吸作用以及乙醇的挥发,乙醇含量很快就会下降。 另外,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蛋黄派、瑞士卷、软面包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蛋黄派、小面包的包装配料表上都有写“食用酒精”。是为了帮助糕点加工,而且国标对酒精残留量不作要求。 如果是生产日期特别近、包装密封性特别好的,吃多了是容易测出酒精的。所以呢,尽量别多吃。 药品、口腔用品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中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 漱口水部分漱口水内含有乙醇,如果使用漱口水后立刻测试,酒精含量是醉驾标准的3倍多。一般3分钟后恢复正常。司机朋友们购买时应注意选择无酒精含量的漱口水,如果使用了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后,可以用清水反复漱口。 口气清新剂许多驾驶员酒后驾驶,为了逃避交警检查,企图用口气清新剂稀释口腔内的酒精浓度,其实不然。多数口气清新剂都含有乙醇成分,盲目使用口气清新剂反而会使酒驾变醉驾。 该如何避免? 1.开车前至少半小时内,尽量不要食用此类食品 在开车前半小时就尽量不要碰这类“有嫌疑”的东西了,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吃了含酒精食物,最好休息半小时再开车 为避免误查,驾驶员可请交警让自己休息一会儿再测。醪糟、豆腐乳等食品的假性醉驾时间在5分钟左右,藿香正气水假性醉驾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 3.如果食用以上食品吹出酒驾怎么办? 吃这些食品或者药品,酒精仅仅是在口腔或者胃里停留一段时间,不会进入血液,而交警最终判断是否属于酒驾还是会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准,吹气测试只做初步的判断,大家也不必太紧张,一般可以请求交警过15分钟再测,或者是抽血复查。 桂林热点▍图文来源:桂林消防、南方日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综合编辑丨桂林热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jg/1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水人注意了开车千万别吃这种水果,一个
- 下一篇文章: 这大冬天里搞精酿酒展是不是有病在我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