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扎的啤
来济南这座城市之前,我没喝过扎啤。 在我长大的那个县城,啤酒出现得都很晚。小时候,大人们都是喝白酒,我们管白酒叫辣酒,所谓“吃香的,喝辣的”是人们艳羡的生活方式。最香的是烧牛肉,用香油炸,吃起来香得流油;最辣的是辣酒,辣的呲牙咧嘴,脸红脖子粗。 我父亲最早听说啤酒,还是从在上海的伯伯来信中,称其有健胃作用。于是,他骑着金鹿自行车,在县城转了一圈也没买到,还去药材公司打听了一下,药酒倒是有,啤酒他们也未曾见过。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风云散,泡沫起,啤酒开始在县城的年轻人中间流行,仅限于夏天,喝冰镇的。在饭店不具备空调或暖气的岁月里,啤酒在冬天几乎无人问津。我唯一听说一次,是两个邻居,都是单身汉,除夕在工厂值班,一商量,大过年的,总要庆祝庆祝,可外面的饭店全关门了,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开着的小卖部,只有两瓶啤酒,于是,一人对着吹了一瓶,打着哆嗦回去值班了。 至少要到九十年代,县城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啤酒。我正式开始喝酒,是高中时,最爱喝的就是啤酒。印象中,啤酒特别贵,要两块钱一瓶,一人喝两三瓶,加起来就不是一笔小数。相对来说,白酒都是从家里拿的,虽然喝不出好,但不用花钱,也喝不多,咽不下去,一瓶白酒就能晕一桌少年。 我写过,当时有个同学,有一名做厂长多年并戒酒多年的父亲。这意味着他家里存着各种各样的陈年老酒,甚至有一个专门存放白酒的屋子。由于这个原因,我第一次喝白酒,是他从家里拿的茅台,当然,我什么滋味也没喝出来,就是晕,还故意装出内行的样子,对他们说:“茅台名气最大,但其实不如五粮液好喝。” 当时心里想的,是“不如啤酒好喝”。 那时候,有钱才会喝啤酒,去夜市的大排档,炒一盘土豆丝,一盘豆芽,再去旁边的小推车,拌上一塑料袋凉菜,多放麻汁,多放蒜泥,三四个人要上一捆啤酒,为了畅聊而畅饮,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如果不能及时收场,继续要酒,最后就有难以结账的可能。要酒的时候,手指头伸的越痛快,结账的时候,兜里就翻得越干净。 有个朋友每次要酒,都是高举起胳膊,伸四根手指,意思是四瓶。一喝多就这样,一直到今天,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被人砍掉过一个手指头。 酒喝太多,结账压力就越大,好在喝多了,结账的压力也会在被啤酒花冲淡,最后实在不行,就把自行车留下来做抵押。 我有个同学,在夜市抵押过两辆自行车,后来为了过生日请客,还卖过一辆自行车,这逻辑,具备了秦琼卖了马去请单雄信喝酒的荒诞。 所以,到了济南,发现有一块钱一杯的扎啤,首先的感觉就是便宜,一块钱一杯,总算可以喝到便宜的啤酒了,又好喝,喝多了不用押自行车。 其实,扎啤在济南的历史,比我岁数大。年,济南啤酒厂转产之后,开始卖散装啤酒,这么看,济南的扎啤,属虎。清代的丘逢甲有诗云“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他虽然没喝过扎啤,但留下了“酒虎诗龙”的成语,放在济南的扎啤上,合适。 不过,那时候的散装啤酒还不叫扎啤,不论扎,论碗,八分一碗,后来涨到一毛,一直到我出生那年,济南的扎啤一毛五一碗了。 最早,济南的扎啤装在铝制的桶里,这种扎啤摊外形类似煤气罐,绰号“小炮弹”,能在地上滚,不会炸,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被不锈钢的桶所取代。 扎啤桶的更新,堪称扎啤的一次革命。因为在“小炮弹”的后期,出现了很多自制的铝罐,商家兑水非常方便,所以扎啤一度有些衰落。济南啤酒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国外进口了新的设备,用封闭严实的不锈钢桶,经过瞬间灭菌,让扎啤有了三个月以上的保质期。再后来又有了塑料外皮的扎啤桶,不但可以保温,还改变了物流方式。 扎啤的称呼,也是出现在那两个年代之交。一段属于扎啤的辉煌年代开始了。 关于这些事,我不敢信口雌黄,是曾在济南啤酒厂工作的刘俊杰先生告诉我的。他年进厂,亲眼见证了扎啤在济南的鼎盛时刻。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夏天,济南啤酒厂每天销出三百吨左右的扎啤,加上二厂的二百吨,周边还有七八个啤酒小厂,每天也有三百吨销到济南,济南的扎啤每天能达到八百吨。 我第一次喝扎啤,喝的就是这八百吨中的一杯。现在想来,竟有些“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禅意。 后来就有了无数次,无数杯,和无数人,醉了无数回。 如没有扎啤相伴,那些狂歌纵饮的日子,不知道用什么器具可以容纳得下。 扎啤在济南可以如此风靡,也不是偶然。我觉得,扎啤最符合济南这座城市平民化的气质。可上宴席,也可入排挡,可打上几杯回家,也可随便找个摊儿,马扎一坐,喝上两杯,又解渴,又降温。济南有好多这样的扎啤摊,分布在各个小区里,不卖菜,顶多有些花生毛豆,支上两三个扎啤桶,拉出两三个桌子,就有人来喝。 我最早在济南租房子的那个小区,就有好几家这样的扎啤摊,有一家生意最火,我去过喝多次,也没觉得他家的扎啤有特别之处,后来总算琢磨明白了,小区里有一家公厕,离他的摊最近。 扎啤摊,是济南人身体的口岸,抑或海关。 也有名气越来越大的扎啤摊,租下间房子,成了扎啤屋,因为酒纯,顾客越来越多。过去济南教育学院门口就有一家,一进门,就能看到墙上挂满的杯子,每个上面都贴着名字,这些贴着名字的扎啤杯,全是他们的VIP客户留下的。 济南的扎啤之所以盛行,曾经的济南啤酒厂功劳难以磨灭。从他们生产散装啤酒开始,一直把扎啤当成高档啤酒生产,用料和工艺都讲究,才有纯正的口感,突出的麦香,才有了让人们在夏日里难舍的惬意。 只可惜,年,济南啤酒厂趵突泉商标卖给了青岛啤酒,济南的扎啤市场被数家品牌割据,不再有曾经的味道。 或许,味道并不重要,扎啤已然成为了很多济南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我认识一位老大哥,在机关单位当司机,每天下班,都要先到扎啤摊上喝上两杯。几十年如一日,每个黄昏,他都坐在一个马扎子上,喝着清凉的扎啤,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在酒花的香气中,视线渐渐模糊而柔软:邻居家天天买菜的大嫂瞬间就变大妈了;穿校服的小学生转眼就成抱孩子遛弯的父亲了;嫁到这边的美丽新娘很快就开始送孩子高考了…… 这一切那么快,快得好像只有一杯扎啤的时间。 而对于在青春年华才开始喝扎啤的我来说,这些年,即使去练摊,也多点瓶啤,虽然极其怀念扎啤那种生鲜,酷爽,但依然觉得还是瓶啤要踏实些。或许,扎啤像是啤酒的青春,而一个人一旦青春不在,就失去了尝试的勇气,更愿意把自己装在一个封闭的瓶子里,藏起来。或者说,一个人一旦不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就说明他已经老了。 老的甚至连啤酒都不愿意喝,只爱喝辣酒,辣的呲牙咧嘴,脸红脖子粗。像小时候见的大人们一样。 篆刻:袁朝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jg/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啤酒那点事儿游谱行程玩成艺术的啤酒
- 下一篇文章: 狮冠啤酒德国贵族啤酒狮冠啤酒厂位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