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设三格堂做茶、卖茶之前,痞哥一直在追求“泡〞的效率——如何快速泡好一杯茶:

入行后,如何做好一片茶、如何卖出一份茶等问题接踵而至,数次深入茶山调研、请教行家,受益匪浅;也翻出、新买与茶相关的书籍揣摩、学习。

最近读的《绿色黄金:茶叶帝国》,值得推荐: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作为一个茶叶经营者的孩子,年出生于北印度阿萨姆的一个拥有茶园和富裕豪宅的英国人家,后来成为了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皇家历史学会会士。在他眼里,茶不再只是一种日常饮品和一段童年往事,而是一个促成世界样貌改变的关键物。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在书的扉页上写上:

本书献给那些不可能阅读本书的人,

即阿萨姆邦的茶园劳工。

阅读全书可点击: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下面是痞哥部分书摘:

?茶及相关知识:

茶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真正的全球产品。

啤酒花是几千年前发现于北欧的一种攀岩植物——忽布(hop),也叫蛇麻。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工业制成品。芥末也是如此。

茶一直是一种潜在的征服世界的力量。在过去的两千年里,茶叶帝国不断扩张,已经成为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癖嗜。据说,中国神话(也许历史上真有其人)中的神农氏曾经说过:“茶善于酒,因为多饮也不会醉,也不会让人清醒之后后悔说过的蠢话。茶亦善于水,因为它不携疾病,也不会像水那样被脏东西污染后变成毒药。”

茶叶影响国民性格。“人类学家文思理(SidneyMintz)描述道:“英国工人喝下第一杯加糖热茶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它预示了整个社会的重大变革,这是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彻底重塑。”茶改变了一切。”

亚洲之外最爱饮茶的国家不是英国,而是澳大利亚。

?茶叶生产效率

先前的英国,企业的成功在于深入剖析工作流程的每个步骤,并提高这些步骤的效率。尤其是将产品制造划分为多个小工序,每个工人专门做一个工序。统一的标准化零部件、细分的工序、经过严格专门培训的工人、准确的时间控制、为完成一个理想产品不断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传送带应用的前身),这一切都是早期英国工业革命获得的启示。以上是否可以用于棉花、咖啡等生长于赤道地区的农作物,最重要的,是否可以用于受英国人欢迎的作物——茶?

答案是:否。“茶叶生产早期阶段的机械化,即直到生茶叶加工的所有工序,到今天也没有实现。在陡峭的斜坡上砍伐森林种植茶树、锄地、除草、采摘枝顶的嫩芽(最费人工的阶段),将茶叶送到收集点,在这些工序中机器一点儿也用不上。但是,英国人认为,关于茶叶生产早期阶段的工作效率,印度肯定可以相较于中国的那些散漫的方法有大幅度的提高。”

印度南部的一个工厂完全实现了电脑操作,之后它就生产不出来一流茶叶了——日本也是如此……茶叶属于类似食品的产品,不能完全靠机器来生产,“人的触摸”不可或缺。

?茶叶销售秘诀:价廉、物美

价格低廉、味道浓烈的阿萨姆邦茶彻底破坏了中国的茶叶出口市场。工业革命再次在竞争中胜出。这一胜利采取的手段不是让印度棉花劳工丢掉了饭碗,如先前英国的兰开夏郡的棉纺厂那样,而是通过破坏中国的出口贸易,致使大量中国茶叶种植和加工工人失业。

?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组织管理效率和解决社会就业

我认为,在知道怎样创造财富之前,你是不会考虑如何分配财富的。只有在创造了财富之后,你才会思考如何通过分配财富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否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茶叶加工行业是一项雇用着大批劳工,让印度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高效事业,如果先前没有英国人的管理,没有大种植园运作,我们也会像土耳其和其他地区一样,拥有的只是数千片面积很小的茶田——那将是非常糟糕的结果。比较一下土耳其和印度,看看它们的所为与所不为。我去过土耳其,带回来一些茶叶样品。一位代理人说,我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根本卖不出去,多少钱都没人要。那些东西就像是在后花园里种着玩的,至少当时是这样的。这样看来,私营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高。我们动辄批评的资本主义实际上极有助于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如果我们按照集体所有制来经营的话,我敢说,半数的员工会失业,医院等地方的条件也会差得要命。所以,可以说,在当今所有的模式中,这种模式是最有效的。到目前为止,在印度,所有来自这种背景的方法和理念都要优于基于小型农场的思维方式。?真理进步四阶段:这种知名植物的进步有点像是真理的进步;开始是怀疑,尽管那些敢于尝试的人觉得非常合意;接着,伴随着它的逐渐推进,人们的态度变成了抗拒;随着它的渐受欢迎,又变成了诋毁;最后在时光及其自身优点缓慢然而势不可当的作用下终获全胜——抚慰了从庙堂到村社的整个国家。——艾萨克·迪斯雷利(IsaacD’Israeli,~年)

痞哥.10.26于湛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jg/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