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辛味是把双刃
“辛”味是把双刃剑(下)话说饮酒——你了解酒吗? 说到辛味食物,我们必须谈谈“饮酒”。中国作为饮食文化的大国,酒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凡婚丧嫁娶、搬迁升值均会以酒相庆。然而,饮酒不当已变成困扰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嗜酒是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的生活习惯。那么,饮酒或嗜酒,到底对人的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论医酒一家让我们追溯一下“酒”的历史就可以知道,酒本是古人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在《内经》中酒被称为“汤液”“醪醴”,考查二者具体所指,应是现在南方饮用的米酒:上面清澈的液体称为汤液,下面稠厚的称为醪醴,即现在的醪糟。这两种酒类制品现在看来实难称为“酒”,因为其酒力实在太小,根本无法入北方饮酒者的法眼。但就是这种略有酒味的薄酒,在《内经》中也明确指出只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看一下古体“医”字: 在古代,“酉”字即酿制酒的容器,表明酒本属于“医”。《周礼?天官?酒正》有“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即医本指酒类饮品,属于古代的醪醴。 在《内经》一篇专论汤液醪醴的经文中,就有“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记载。说明上古之人做汤液和醪醴,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平时并不饮用;到了中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当患疾病时适度饮用一些酒治疗疾病。在《内经》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是针灸,方药仅有十三个,但在这十三个方子中,就有四个是用酒来炮制或配伍的,用来治疗的疾病包括臌胀(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痹证、昏厥等。因此,酒本来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药物。 根据《内经》的相关描述,酒的性质和作用为:性辛温,主于驱寒,提神,调畅气血。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或有一定的气血瘀滞性病症的人,如胸痹证、痹症等,少量喝一点酒,确实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个分寸要把握好,因为,过量饮酒对人体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很多损害。 不知从何时开始,酒从疗病之品摇身变为人们的杯中挚爱,因此,酒的身份也就从单纯疗病去疾的“药物”变身为招病纳邪的“妖物”。据《内经》记载,嗜酒之风在西汉时期已经盛行,对酒的药物之性认识得十分透彻,而它给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已了然于心。《内经》就有“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的记载。 酒本狂药,过量饮用疾病丛生后世医家对“酒”所致疾病多列专篇论述。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将酒称为“狂药”,言“酒本狂药,大损真阴”,认为酒有阴阳两性,阴虚者纵饮之,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出现吐血、便血、尿血、咳喘、烦躁、狂乱等症;阳虚者纵饮之,性不足以扶阳,寒者愈寒,而病为臌胀、泄泻、腹痛、吞酸等。具体来说,吴澄认为酒这东西,阳虚的人喝了体质会越来越寒,阴虚的喝了体质会越来越热,实在是只会损人阴阳。又有“少饮之则宣和气血,壮神御寒;多饮之则腐胃烁精;沉湎不歇,毒流肠胃,暗损天年,潜消元气,多变虚损”。喻昌在《医门法律》中则提醒说:“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多不知。”,即喝热的白酒,最易导致食道癌。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硬化、肝癌、食道癌、胃癌、胃炎、中风、不育等很多疾病。 嗜酒文人多短命酒对寿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按照生物学的常规生长规则,一般生物的寿命是其生长周期的5~7倍。比如,牛的生长期为6年,牛的寿命为30~42岁。因此,生长周期越长的生物,其寿命就应越长。《黄帝内经》认为,智齿的出现是人发育成熟的一个标志,男性智齿生长于24岁左右,则男性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4年;女性的智齿生长于21岁左右,则其生长周期为21年。由此可知,男性比女性生长周期长3年,所以其寿命应长过女性15年左右才对。但实际数据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男性的寿命均比女性要短。在中国,男性比女性的平均寿命短4岁左右;数值差别最大的是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14岁,女性是73岁,男性是59岁。其原因就是世界各国男性普遍嗜酒,而在俄罗斯尤甚,其酒精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文人多数都比较短命,就是与这些人嗜酒有关。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量与酒相关的作品,就知道喝酒或嗜酒是很多古代诗人的通病。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人陪伴对着月亮也要喝;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有话题就要端着酒杯询问;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酒一点都不少喝,“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过了一夜,酒劲都没下去。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李白总共作了首诗,与酒有关的有首;杜甫的诗作中,有多首与酒有关。看来酒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所在!酒虽成就了他们的诗作,却也败坏了他们的身体,所以唐宋诗人长寿的不多:李白活了62岁,杜甫活了56岁,李贺活了27岁,杜牧活了49岁。 不同酒类性味不同中国的酒类品种繁多,主要有白酒、黄酒、红酒、啤酒与米酒。 (1)白酒 俗称烧酒,是用谷物酿造,酒精浓度最高,一般在45%~60%。白酒气味芳香浓郁,口感醇和软润,少量饮用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长期饮用易于成瘾,白酒在中国人群中有极大的市场,中国北方地区嗜白酒者众多,由于嗜酒引发的疾病也最多。 (2)黄酒 黄酒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类,有人说中国酒的历史,就是黄酒的历史。黄酒系糯米或黄黏米酿造,颜色黄亮,酒精含量为10%~15%。黄酒不仅具有白酒的多种药性作用,如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活血化淤等,即使多量饮用也不会像白酒那样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同时黄酒色黄,在中医的归入脏腑中属于脾胃,改善中焦脾胃的虚寒、气血的不足作用尤强。因此,黄酒具有补益气血、补脾健胃、暖胃散寒的功效。从现代研究结果来看,黄酒含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是葡萄酒和啤酒的数倍,为营养性最强的酒类,故有“液体蛋糕”之称。因此,生活中制作药酒,如果是用于治疗风寒痹证之关节疼痛等,就使用白酒浸泡药物;如果是用于补益人体之虚,则一般用黄酒炮制。如阿胶烊化补益女性阴血,鹿角胶烊化补益男性精血,何首乌、杜仲、川断等制酒补益肾气肾精。 (3)葡萄酒 葡萄酒属于果酒的范畴,为中国人最喜饮用的果酒。它以葡萄为原料,酒精含量一般为10%~20%。色紫红,口味多样,分为甜、半甜、半干、干四种口味。因在酒曲中加入了葡萄,葡萄有寒凉之性,所以,葡萄酒的温热之性小于白酒和黄酒。除具有酒类共有的辛温发散、疏通经脉之用外,葡萄酒尚有增进食欲、镇静安神的作用,因此,葡萄酒尤其适于饭前饮用,亦适于神经衰弱者睡前服用。 (4)啤酒 啤酒系大麦加辅料经糖化后,用啤酒花、酵母发酵而成,酒精含量为3%~5%,营养丰富,有“液体面包”之称。啤酒在中国的生产时段最短,大概年左右,属于西方粕来之品。啤酒性清凉而不寒,具有消暑、通气、活血、开胃、利尿、助消化的功能,适量饮用,对人体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冠心病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大量饮用,亦会导致脂肪沉积、心脏负担加重、肝功受损等损伤。 (5)解酒妙方 酒虽为辛辣之味,却具湿热之性,酒为水液之状,为湿,却能燃烧,故热。酒最易伤脾胃,脾胃受伤,则湿浊内停,从而导致湿热留滞。所以,长期饮酒者,常常呈现湿热内盛的体质,出现舌苔黄腻、食欲欠佳、小便黄浊、大便黏滞之症,甚则出现肝胆湿热之酒精肝、肝硬化之象。解酒之伤,应以清热祛湿为主。 药食良方 泽泻饮:组方为泽泻10克、白术10克、鹿衔草5克,用于治疗饮酒过度,酒伤脾胃,复感风邪引起的汗出不止症。其中,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鹿衔草亦为苦温之品,可以燥湿。 葛花解酲汤:组方为青皮、白术、橘红、茯苓、猪苓、泽泻、人参、干姜、神曲、木香、白豆蔻、葛花、砂仁。此方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制,用于解除酒伤脏气所致的病症。其在《脾胃论》中说:“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即此方可治醉酒。 贺娟教授出诊信息时间:每周日上午,周二晚上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甘露聚糖肽副作用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xz/1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圳盲品训练营第三期来自意大利的芬
- 下一篇文章: 今日复牌名单一览,您的股票是否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