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总爱相聚,人事总多离别,曲终人散、长亭送别在每个时代几乎都避免不了。而送别的最佳场所往往可选择在河流的渡口。我深信,流水虽不语,但能解人达意,他们从水边出发,沿河而行,多情人在岸上挥手送别,将满怀心绪抛洒在水中。然而,离别又是苦涩的。离别后,天各一方,何日君再来,何时再相见?也可能人生一别,就难再相见,是生离,是死别。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别离,别离无非此人彼人的送别,而最典型最有代表最能感动人的有四类送别:爱情之别、亲情之别、友情之别和英雄之别。英雄之别易水歌荆轲〔先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此行,背负着报国的重任,是生与死的别离,他的朋友高渐离倾注全力为他击筑,荆轲相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初为变徵之声,后慷慨悲歌,令在场壮士无不垂泪涕泣,怒发冲冠。此别怒发冲冠,英雄豪气直冲云霄,滔滔江水奔而不回,人生无悔,一种杜鹃啼血的大悲切久久地回荡在天地人间。友情之别赠汪伦李白〔唐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送李白时江边踏歌和李白《赠汪伦》之诗,是那样的光彩夺目,名扬天下,绝唱千古。桃花潭附近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李白,让他流连忘返。临近的太平湖翡翠晶莹,又与黄山、九华山山水依连,相互映发。可以想象,当时李白登舟离别之时,回头看到岸边的汪伦领着一群人,手挽手,一边唱送行歌,一边用脚踩出节拍,传递着狂热浓烈的离情,这一切,超出了李白的想象,也感动着李白,迅速在他心中催生了那首美丽而且动人、感人的诗句“桃花河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爱情之别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为何物,世人一直都在给出自己的理解,却根本无法理解。“情”是一种触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是一种负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情”是一种凄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情”还是一种感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一首唯美的词,直渗心灵的词,今宵酒醒何外,不用说,一定是河流岸边,依依杨柳随风起摇,那一刻,也一定是晓风残月。亲情之别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王安石〔宋代〕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丰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这首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充分表现了一个兄长、一个父亲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实是写给女儿的,是为了送弟的缘故,来到龙安江边,触景生情,想起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不由得再次泪下沾衣。封建社会女子出嫁后,与父母的关系就疏远了,骨肉分别,给父亲的心灵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别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在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亲如此真实地表露对女儿出嫁的种种无可名状的心态,王安石却深切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平凡的父亲的心情。这些诗曾共鸣着我善感的心灵,也牵扯着我多愁的泪腺。但终归是心动古人,泪洒作品,是融入文学作品的一份联想到的画面。而今,远离家乡的我,似乎真的有了古人的情怀和刻骨铭心的牵念了。对古人的理解,对离别和乡愁的理解,也因客居异地的感同身受而顿时深刻起来,明晰起来!读文学作品,即使是设身处地,也仅仅是想,是联想,是想象而已;而唯有身临其境,才是真正的体验,真正的感受,真正的诗中客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yc/1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