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内参()——一个既严肃、严谨、严密,又有料、有趣、有种的金融微媒体。读懂金融,从《金融内参》开始……商务合作请联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简俊东

A股的审核制,被认为是导致壳资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注册制的步步逼近,叠加狂热的牛市氛围,一些“无心恋战”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在加紧卖壳的步伐,而卖壳也是一个考验财技高低的活,但无论技术好坏,这都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卖壳到底是如何赚取暴利的?中间的门道又有哪些?

青蛙变王子的童话故事,在A股的大牛市中,并不罕见。截至4月24日,江苏三友(.SZ)16个涨停、*ST新都(.SZ)12个涨停、泰亚股份(.SZ)6个涨停、桐君阁(.SZ)6个涨停、啤酒花(.SH)5个涨停……借壳上市,已成为原股东撬动财富暴增的“支点”。“对大股东来说,卖壳是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不仅所持股权价值因股价飙涨暴增,还可以收入数亿元之巨的卖壳费用,”一位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卖壳生意炙手可热,现在这个舞台的主角已从以往的垃圾股变换为非ST类上市公司。”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A股已有11家上市公司披露卖壳公告,其中除了*ST新都,10家卖壳的上市公司皆非“披星戴帽”的预警股,更无暂停上市或退市之虞。“抢点”卖壳造富大股东“现在卖壳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多还过得去。”前述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一些上市公司卖壳的共同点是IPO时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已经或接近解禁上市流通。”4月17日披露恺英网络借壳上市的泰亚股份就是如此,其大股东限售股份在年底解禁后,年1月就启动卖壳,流产后很快又找到了买方。“泰亚股份大股东卖壳的方向很有代表性,之前是影视公司,现在是互联网企业,都是紧跟市场炒作热点题材,”上述人士分析道,“这类卖壳个案中,大股东的投机倾向很明显,看起来都是追逐卖壳后的股价表现,所以之前市场才会出现网游企业扎堆借壳的一窝蜂现象。”类似泰亚股份这种大股东限售股解禁同期运作卖壳的个案已经不少。年4季度完美影视成功实现借壳的金磊股份(.SZ),其实际控制人陈连庆、陈根财、姚锦海合计占借壳前总股本56.25%的限售股也刚好在同期解禁;东光微电(.SZ)、万昌科技(.SZ)、步森股份(.SZ)等也皆在限售股解禁前后运作卖壳。“实控人持股市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讲述资本故事的最大冲动,”上述券商人士称,“除了直接减持套现外,质押也是原股东套取资金的一种方式,股价飙升后,同样数量的股权质押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或者更少的股权质押也能得到同等的融资规模,对比游族网络(.SZ)、闽福发A(.SZ)原实控人年和年质押的股票,数量在股价上涨后均有所下降。”刚刚“披星戴帽”的*ST申科,其实控人何全波、何建东父子在年质押的股票为.5万股,年6月23日披露海润影视借壳后,股价连拉11个涨停,当年年底质押的股票下降至.5万股,且当年11月24日俩人占总股本55.05%的限售股宣布解除限售。“风口”减持也是卖壳上市公司原大股东的拿手好戏,停牌前股价为10.04元/股的江苏三友,复牌至4月24日收盘的不到一个月时间,股价就飙涨至43.8元/股。在此期间,其第二大股东日本三轮株式会社减持万股,控股股东友谊实业也减持占总股本4.8%的万股。据公告,友谊实业减持的江苏三友股票,来自刚于3月27日和30日合计解除质押的万股,属于解押即减持。目前,友谊实业共持有江苏三友无限售流通股.45万股,其中万股已质押。卖壳消息公布后股价借势上涨,有些实控人就会迫不及待着手高位套现。3月10日,法因数控(.SZ)披露上海华明作价26亿元借壳,股价复牌后出现6个涨停,但4月17日至22日,公司实控人李胜军、郭伯春、刘毅就合计减持占总股本4.%的万股。卖壳财技各显神通控股股东在借壳方案出炉之后高位套现“落袋为安”的同时,属于A股市场潜规则的卖壳费用,更是隐藏精巧财技。“卖壳费虽然隐秘,但已是公开的秘密,通常采用低价承接置出资产、股权溢价转让、置换赠送等各种或明或暗的做法,”前述券商人士指出,“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中,股权增值带来的账面财富剧增也已经相当有吸引力,不过卖壳方对卖壳费还是不会松口。”大股东股权增值的典型范例是被游族网络借壳的梅花伞,其原实控人卖壳时低价承接与上市之初净资产相差不大的置出资产,保留了所持上市公司数量不变的.85万股,而游族网络股价从停牌前年8月26日的20元/股,一路上扬到4月24日的86.26元/股,退居二股东的原实控人所持股份市值由此增加了.3万元。而借壳重组构成壳费的方式已经花样百出,甚至交易双方会因此发生纠纷。曾经出现的一个案例是,九龙山(.SH)易主之后,交易双方曝出6.68亿元控制权转让费纠纷,直至闹上法庭。暗藏在借壳重组中的借壳费,泰亚股份的做法是以置换资产输送。根据4月17日公告,泰亚股份置出资产作价6.7亿元与置入资产恺英网络置换,然后由泰亚股份控股股东林诗奕向恺英网络全体股东转让万股,作为林诗奕承接置出资产的支付对价。可是,按本次重组11.26元/股的定增价,林诗奕转让股份市值仅为万元,即可获得6.7亿元资产,相差的万元可视做卖壳费的对价。股票简称在3月4日由洪城股份变更而来的济川药业(.SH),借壳时则直接将承接的6.04亿元置出资产,无偿转移给原大股东洪泰置业作为壳资源对价。交易双方虽均为国有控股,冀东水泥(.SZ)入主*ST秦岭()4年后向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再生”)出让资不抵债的壳资源,也通过股权转让及所持剩余股权增值赚取了溢价。据4月21日公告,冀东水泥以2.75元/股向中再生转让的1亿股*ST秦岭已完成过户,中再生由此成为*ST秦岭第一大股东。资料显示,冀东水泥当年入主*ST秦岭的对价是3.34亿元,但年其通过减持套现约万元,加上此番转让所得已接近持股成本,而本次重组交易完成后,冀东水泥仍持有*ST秦岭万股,按4月24日收盘价12.68元/股计算,市值逾10亿元。“从目前市场看,由于缺乏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环境,卖壳重组的不可预见性和不透明运作助长了投机操纵行为。”上述券商人士认为,“除了歪打正着的极少数散户,赚到钵满盆溢的总是控股股东。”

声明:

点击“阅读原文”,理财诀窍一手掌握,惊喜不断!

======关于我们======

(ID:jinrongnc)

《金融内参》官方账号。一个既严肃、严谨、严密,又有料、有趣、有种的金融微媒体,一网打尽金融行业诸多领域,深度聚焦大资管及互联网金融,庙堂高论,坊间八卦,名厨大餐,茶余小点,应有尽有。笑看金融风云,我自驰骋疆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xz/1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