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红满天三
晚霞红满天(三) 文/贾存才 03 在种好地的同时,父亲可能是听了省农科院技术员李保田的建议,决定办个养鸡场。那年春天,我们兄弟三人和父亲一起动手,在父亲的院子里盖了一个养鸡房。鸡房不大,能养二百多只鸡,鸡房外又用铁丝网围了一个供鸡活动的场地。鸡房里面的设备和现在的养鸡场基本相同。钢筋焊的鸡笼,每只鸡都在固定的位置从栅栏里伸出头来吃干拌的鸡食,鸡食是父亲从专业书上找的配方,按比例拌下的。还有自动的饮水装置,干湿温度计,鸡舍里晚上通夜开着电灯。 那时鸡的品种叫(一年能下颗蛋),是一种白色的优种鸡。父亲从原平农校买回孵出几天的小鸡,放在热炕上喂养。日夜观察,定时定量喂食饮水,打防疫针,十分辛苦。由于是农村最早办的养鸡场,所以父亲当时养的是种蛋鸡,每十只母鸡,配养一只公鸡。那时每天能产二三十斤种蛋,每斤比普通鸡蛋能多卖二毛钱。 记的父亲当时还得意地对我们说:“我喂鸡一个月的收入,能抵上你们兄弟三个人的工资了(我们每人三十四块半)”。唉,他也不想想,自己辛辛苦苦当了三十多年村干部,如今老了,开了一个会就把你打发了,从此没有一分钱的收入。管你什么省级劳模,管你什么省人大代表,管你什么年老体衰,自谋生路去吧!而在父亲看来,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咱一个老农民,凭自己的努力,轰轰烈烈干成了一番事业,也就心满意足了。如今咱老了,咱还有一双手,照样能自己养活自己!父亲的养鸡场办了三四年,期间,县里还专门办了一次现场会,组织全县各地的农民来参观学习。养鸡场停办后,父亲又不知道从哪本书上看到,用煤油灯可以孵小鸡。于是和李兴春等几个人,在李兴春家里搞起了煤油灯孵小鸡。他们自己设计制成了孵化器,几个人轮流值班,昼夜观察。当叽叽喳喳几百只小鸡同时孵出来时,父亲当时那兴奋满足的笑容,我至今记得真真切切! 当养鸡场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后,父亲由于场地、年龄等原因也就停止养鸡、孵鸡了。有一天,他又不知道从什么书上发现了酿造啤酒的配方,于是如获至宝地研究起来。他是一个爱动脑子,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又有钻研精神的人。这种性格特质,使他在村里当干部时,为解决小麦倒伏问题,提高亩产量,走上了引种、育种的道路,最终取得卓著功绩。现在,他看了啤酒配方,联想到自己年轻时酿白酒、做黄酒、养蜜蜂等等的经历,就决心试着搞一搞。当时我们兄弟们劝他,做啤酒不同于酿白酒,技术难度大,是人家专业工厂干的事,咱们一般人怎么行?父亲听了有点生气说:"不试怎么就知道不行?"我们只好听从他的意见,张罗着买回大麦、碗豆、啤酒花等原料。又买回啤酒瓶、压盖机,还从原平农科所借回一台陶瓷压缩过滤机。父亲先自己做下粬,然后按照配方和制作流程制起了他的啤酒。经过前后二十几天的忙碌,啤酒果然制成了。从颜色、泡沫到口感都和买下的啤酒毫无区别,甚至味道更纯一些。于是全家兴高采烈,父亲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谁知,还没等到出售,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有一天,父亲正在吃午饭,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响,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放在另一个屋子里的啤酒,可能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有一瓶突然膨胀爆炸了!碎片飞起,把一块窗玻璃也打碎了,幸亏当时没有人在那里,否则就危险了。父亲为此查看了很多书籍,请教了县科委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原因在哪儿,怎么解决。于是父亲果断决定,停止继续酿制。当然,制下的也不能出售了。父亲把制下的一百多瓶啤酒都放到地窖里,到夏天炎热的时候,或者我们去地里割麦子的时候,拿上几瓶自己喝,消暑下火,前后喝了两年多才喝完。这次酿制啤酒没有完全成功,但父亲不懈探索,尊重科学的精神让我们终生难忘。至今想起,还能回味起自制啤酒那清凉甘淳的味道!后来,父亲又和贺宽宽合作,买了一台制作膨化玉米卷(就是现在戏场里常卖的那种)的机械装置,那个当然要相对简单安全的多了。 未完待续责编:淑钰 作者简介贾存才:年生,山西省原平市施家野庄人。年范亭中学高中毕业后,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从教生涯,早年教授语文、数学,后专注教授物理课,学生遍布省内外。热爱文学、诗词,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无稿费),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文学创作! 《草根文化园》,百姓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zzz/10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惊人发现酒后的笑容最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