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文末有福利

作者|墨初

编辑|钊

10月24日,*ST济堂(同济堂)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对*ST济堂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作出行政处罚。

通知书里明确指出,*ST济堂涉嫌虚假记载,伪造银行回单等五大违法事实,累计虚假增收.35亿元,虚假成本.5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4.3亿元。

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对*ST济堂作出责令改正,罚款万元的处罚;对张美华,李青夫妇予以警告,罚款万元,采取终身市场进入措施;对魏军桥予以警告,处以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公司股价也是在处罚当日,出现“一字跌停”走势。截至目前,*ST济堂股价1.30元/股,距离年巅峰时期的28.95元/股相去甚远,到现在市值仅为18.7亿元,5年多时间,多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根据相关规定,该支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而遭强制退市,广大股民哀鸿遍野。

到底是什么样一家医药公司,从全国知名的连锁药店帝国堕入造假深渊?曾经的荆州首富为何要选择造假度日?

弃仕从医,张美华“完美”前半生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是思想清晰,对问题有透彻的理解和妥善解决的方式。

能够想象,38岁,近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能够果断放弃已有的全部仕途,扎进一个全新的商业领域吗?

张美华,在他创办同济堂之前,有着一份近乎完美的仕途履历。

年,大学毕业之后,张美华就直接进入湖北沙市(当时还没有并入荆州)市委工作,22岁时,就已官至沙市共青团市委书记。

或许是为了仕途更加顺畅,亦或是出于自身别的原因考虑,年,张美华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宏观经济学,并于3年后顺利拿下博士学位回国。

33岁时,他就已经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之一。当时的同事对他极尽溢美之词,“做事情比较洒脱,领导力很强,为沙市的招商引资和企业的牵桥搭线做了很多实事。”

可就是这样一个仕途一片光明的男人,选择了在不应该折腾的年纪,果断去追求自己心中所想。年,辞去公职的张美华,担任了湖北同济堂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美华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到,“很多朋友都说我傻,放着大好前途不要,去下海创什么业,但他们不懂,同济堂才是我的事业。”

留学的经历和出国公办的机会,让张美华看到了当时国内医药流通和国外的差距,地域化的流动,无论是从体制,还是模式,抑或是管理,都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商机无限。

张美华对同济堂的发展定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展连锁网络,第二步是建立物流体系,第三步是建立供应链。

“发展连锁店势在必行”,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张美华选择发展连锁加盟的方式,来实现同济堂分店数量裂变式增长,到年底,短短5年时间,同济堂实现了从0到0的重大突破。

当然,分店位置的分布并不是任由其随意加盟,而是在张美华考年考察后作出的发展判断,沿京广线伸向南北,以长江线贯穿东西,依托武汉为中心,0公里左右为半径,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

彼时正值国家启动全省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的建设,年,在诸多零售药品店犹豫是否要“下乡时”,张美华果断出击,认为城市药店竞争激烈,市场饱和,毛利非常低,广大农村市场尚属空白,大有可为。一年时间,同济堂就在湖北省内分拓多家连锁店,其中乡镇药店比例很大。

年时,同济堂销售额突破14亿元,一举成为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第三名。

到年3月时,同济堂在华中地区最大的药品物流中心也正式开始运行,之后又陆续在北京、江西、江苏、安徽开设了4个省级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年,同济堂还将医药物流独立出来,相继设立多家子公司。

同时,追求极速扩张的同济堂,还进军健康产业园项目,年4月,同济堂于襄阳市签订战略协议,同济堂投资亿元,征地1亩,打造同济堂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项目,意在形成以医疗物流、健康发展、养老服务等多元产业集群。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带来后果之一就是资金链的紧张。年至年,公司应收帐款余额分别是9.51亿元、11.43亿元和12.68亿元,不断堆积的应收帐款也对公司资金链形成积压。

踩点完成对赌,股东内讧不断

年,同济堂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借壳啤酒花登陆A股市场,与未上市之前没有太大改变,主营产品仍是以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为主,主要客户对象是医疗机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并为客户提供信息、物流等各项增值服务。

在发展的这么多年里,同济堂仍带有挥之不去的家族化色彩,张美华、李青夫妇分别担任集团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妇俩也凭借着同济堂的上市,实现了财富的暴增。年胡润发布的华中地区富豪榜,张美华以67亿元的身家,摘得荆州首富。

需要说明的是,在借壳之初,同济堂就和啤酒花签订了对赌协议。同济堂承诺,年至年度企业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6亿元、5.29亿元和5.61亿元,若业绩未达预期,啤酒花可以以总价1元直接定向回购同济堂持有的应补偿的股份并予以注销。

有趣的是,每次同济堂都是精准完成对赌目标,业绩只超承诺的一点点,绝不多超。

制表/奇偶派

拿扣非净利润来说,尚在对赌期内的同济堂,在年到年数据分别是4.76亿元、5.32亿元和5.64亿元,分别超过承诺期目标0.16亿元、0.03亿元和0.03亿元。

同时还有一点,在完成对赌协议期之后,同济堂营业额和扣非净利润发生了断崖式大跌,甚至在年底,同济堂扣非净利润实现负增长,净亏损近16亿元。

尚且不说它现在被查出来数据造假,光是为了完成业绩对赌,同济堂就是煞费苦心。

举例来说,本该在年就落地的同济堂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项目,就一直被搁置下来,只为给数据美化让路。在上市之初的提案上,就有提到该项目已经完成90%以上,一旦完成将会给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但是在年年报中,该项目的进度仍然是90%;一年后的年半年报,该项目进度也仅上涨了5%。与此同时,本应在年投产运营的汉南产业园和医药安全追溯系统,也分别被延期至年6月底和年年底。

与此同时,年,同济堂大股东的高仓股权质押,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截至年中旬,湖北同济堂控股持有同济堂4.8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33.27%,质押占其持股比97.98%;第二大股东新疆嘉酿投资持1.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7.67%,质押占其持股24.%;第三大股东深圳盛世建金持.9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5.17%,没有选择质押股本却减持了.17万股。

一般来说,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获得现金流的一种方式,但是同济堂如此高仓股权质押,不仅说明公司越来越缺钱,抗风险能力差,存在更大的风险,而且有可能是大股东在变现减持套现而采取的手段。

年同济堂发布公告,因同济堂最大股东湖北同济堂控股与深圳前海君创发生纠纷,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冻结湖北同济堂控股约2.93亿股股份。

此外,在同年深陷资金链危机的同仁堂,在大股东张美华和李青的一力倡导下,还试图发起一起关联交易。

年年底,同济堂拟斥资2.7亿元,收购清华卓健旗下所持有的贝尔康医药有限公司60%的股权,而根据披露的信息,贝尔康母公司净资产为.35万元,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为4.5亿元,增值率高达%,也就是说,同济堂准备高溢价收购这家医药公司。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jiuhuaa.com/pjhzz/10023.html